来源: 发布时间:2011-09-04 点击量:19
辰山塘东岸有一条长约500米东西向小街,旧镇痕迹依稀可辩。据旧志记载,广富林亦名皇甫林,民间也称之为牛地。史载4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广富林繁衍生息,历经千年,先民越聚越多,经济也越来越发达,明代广富林成市,和泗泾、北浅(石湖荡)并列为松江府的三市。明正徳《松江府志》:“广富林市在三十八保,后带九峰,前迤平畴,为西北奥壤,仕族曹氏家焉,诗书科第,前后不绝,而居民亦日藩庶,蔚为一方之望云。”史载明嘉靖时,广富林有一条东西向东小街,街面铺条形山石宽不足五步,街的两侧是住家和商铺,开粮店、杂货店、箍桶店、吃食店、打铁铺、待招(理发店)、茶楼等。中段街南有一豁口,是码头,石阶延伸到河面,可见广富林繁华景象。其后乡人陆蔚玉所写的十景诗,诗题所记十景是:(1)富林春晓;(2)村庄雨霁;(3)九峰环翠;(4)八曲潮生;(5)三泖回澜;(6)绿沙农本;(7)松林龙蜕;(8)横浦归帆;(9)客舟夜泊;(10)溪桥晓市。从“十景”的“归帆”、“客舟”、“晓市”来看,大河环流,客商往来、集市繁荣, “蔚为一方之望”。广富林绝非普通村落,是具有相当规模的闹市。清代起,“凡市廛盛处,概称曰镇”,于是,广富林市称之为广富林镇。乾隆年间,辟官塘大道过镇,水陆交通便捷,过往旅人留宿和船只停泊颇多,市面越发地兴盛。街东西向,长约500米。街西首北侧是城隍庙,有和尚驻庙,稍东是福寿庵,有尼姑驻庵,反清志士夏允彝、陈子龙殉节后,在镇上还建立双忠祠。
然而,祸福相倚,广富林的富庶和交通上的便捷,使之成为历来土匪骚扰、兵家必争之地。清末和抗日战争时期,广富林数度被战火吞没,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渐有恢复,尚有店铺26家。1949年,小镇居民多在土地改革中分得土地,大多停商务农,从此商贸不再兴旺。一度兴旺的广富林镇已渐行渐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