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-07-08 00:00:00
话说江南,历史文化极其悠久。松江,素来有“唐宋元明清,从古看到今”一说,历代古建筑占上海地区之首。而“远看绿水青山,近看人文天地”的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也有着绚丽多姿的历史文化留存。那些被岁月洗礼的建筑,不仅承载着渐行渐远的历史风烟,更体现着城市的内涵和特色,是城市的生命与记忆。
今天带领大家一起一条可阅读的“网红”建筑线路,感受“会说话”的佘山建筑。
富林印记 海派之源
俗话说“先有松江府,后有上海滩;先有广富林,后有松江史。”
位于佘山度假区的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在神秘的水下世界,有着从未中断过的江南。在远古的海边遗迹、先民的生态之所,三座水上博物馆顺着六千年的时光之轴,展示着上海的历史,也串联出长江下游的文明化进程。在同一片天空下,农民阡陌与先民对话;在同一汪水城之上,小桥蜿蜒展水乡风光;在同一面粉墙之内,叶静空枝诉江南故事。
如今的广富林文化遗址总占地1600亩,以广富林文化遗址、陈子龙纪念馆、广富林旧村为核心,规划了文化展示馆、演艺中心、考古展示馆、瓷窖展示馆以及配套商业休闲区等区域,集生态、文化、休闲、旅游为一体,致力于将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引入这片古老的沃土,让远古村落焕发时代活力。
青砖小瓦马头墙,回廊挂落花格窗。随处可见的徽派建筑林立,走在石板路上,看着青砖白瓦,内心总会泛起层层叠叠对芳野水乡的向往。徽派建筑以砖雕、石雕、木雕为主,大多数选取人物、虫鱼、花草及八宝、博古和几何图案。
红砖砌的石桥与身后的徽派建筑交相辉映,绿叶红花做配饰,水底鱼儿在桥的倒影中飞跃。长长的廊桥,时常觉得路漫漫,但与对的人执手,桥的距离都变短。两岸人家坠入水中倒影,碧水悠悠晃荡,风声隐隐作乐,此路段,尤爱。
遗址公园,因遗址而生,因体验而兴,因多元而盛,这便是广富林文化遗址与上海之根彼此成就的故事。
毓秀东佘,光影聚幕
古语云: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”,在上海松江区就有这样一座山,佘山。
在环境清幽宜人的东佘山上,竹树环合,林木葱茏,登山步道气势恢宏,步道两旁嘉树成荫,一片鸟语花香;更有一条弯曲起伏的石径犹似巨龙骑于山脊,被称为“骑龙堰”。这里便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隐居之地。
在东佘山园的一处崖壁上,有亭屹然,那就是为陈继儒而建造的一座凉亭,在东佘山南峰坡底秀水环绕的一块石矶,是陈继儒隐居时常来垂钓之处,因此也被称为“眉公钓鱼矶”,坐在石矶上,仿佛可以看到这位山中宰相隐居山林,却心系百姓的形象。
说起徐霞客这个名字,与“山中宰相”陈继儒有着直接联系。徐霞客第一次到访佘山时,在学者王畸海的引荐下专程拜访眉公陈继儒,为母亲八十寿辰求作寿文。因徐霞客酷爱旅行,时常餐霞宿露于山林之间,陈继儒便为他起了“霞客”之名。自此,原名徐弘祖的他便以霞客为号,凭此名为后人所熟知。
徐霞客曾五次到访佘山。也正是在陈继儒的鼓励和协助之下,徐霞客顺利完成了西南万里行之旅,成为了游历中国大好河山的鼻祖,更为后人留下了长达六十万字的鸿篇巨著《徐霞客游记》。在徐霞客完成西南之行归来之时,方得知陈继儒去世的消息,这对忘年之交的故事就此划上句号,但二人之间的情谊,与佘山的种种缘分,绝不会被时间抹去痕迹。
星落佘山 繁光楼台
拾级而上,抵达“佘山之巅”,历史的脚步定格在了1899年。一群人肩扛手推,在这里筑起了一座天文台,于1900年完工。而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天文望远镜,就被安置在这西佘山的山顶。为上海,打开了一扇仰望星空的天窗。
依傍高高耸立的佘山天文台,独立中尽显优雅。它的占地面积为8000余平方米,外观大气又充满了异国风情,它曾装备有“远东第一”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。除了观测天体,它还在百年间拍下了7000多张珍贵的天文照片,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资料。2012年,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也入驻其中,这位探索宇宙奥秘的世界级“高手”,是目前亚洲最大、总体性能世界第四的大型射电望远镜,无论星空纯净与否,都能“倾听”来自宇宙深处各类天体发出的射电信号。不仅如此,它同时也执行着为探月工程二期“保驾护航”的轨道追踪任务。
现在的天文台还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和任务,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天文博物馆――上海天文博物馆,它要向世人展示宇宙天体神器的魅力,传播天文知识。
从九十年代起,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充分挖掘佘山及周边历史遗迹等文化资源,建立广富林文化遗址、东佘山园眉公钓鱼矶等人文景区,也筑起了天文博物馆等现代化建筑,已然形成了一幅古迹与人文集萃、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大美云间山水画卷。
版权所有: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
联系电话:021-37656895
联系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林荫新路19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