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发布时间:2011-07-27 点击量:289
东佘山景区位于东佘山峰,海拔72.4米,山地面积为850亩,有南北两峰对峙。园内竹树环合,林木葱茏,环境清幽宜人。据史书记载:清代康熙59年春(公元1720年)。康熙皇帝南巡到松江,正值佘山竹笋破土季节。当时担任江南提督的张云翼以及松郡官员就用佘山笋招待康熙皇帝。品尝之间,笋中隐隐透出一股兰花幽香,康熙皇帝有感于佘山笋的特殊香味,当即亲笔题写了“兰笋山”三字,回京后让宫中制成匾额。又命杭州织造员外郎孙成、苏州织造司库那尔泰两名钦差大臣,奏韶瑟离京,送御匾到佘山,于是年三月十一日在东佘山宣妙寺佛殿举行了隆重的上匾朝贺仪式。“兰笋嘉名昭海内,芝花神翰贲岩隈”,从此,佘山又名“兰笋山”。
该景区以竹为景、以竹为胜,竹树环合,环境清幽。2008年9月20日实行免费对外开放。园内的主要景点有:南大门、眉公钓鱼矶、368级登山步道、白石山亭、竹林栈道、森林咖吧、观光茶室、骑龙古道、佛香泉、木鱼石和旱地雪撬等。
南大门
这是一座别具一格、设计新颖的公园大门,高大而富有气势,造型三拱并列。中间一拱高出左右两拱,极像汉字中的“山”字;因兰笋山是佘山的别名,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,那三拱并立的园门是否又似三只刚出土、粗壮有力的兰笋?又因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,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将这园门想象为三朵含苞欲放的并蒂白玉兰花?
眉公钓鱼矶
位于东佘山南高峰东南坡,秀水环绕处有一巨石呈矶状,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、书画家陈继儒(号眉公)隐居东佘山时常来垂钓之所。当年,他在东佘山构筑白石山房(又称顽仙庐)居住时,曾自撰对联一副,挂在院门上。上联为“鱼钓窦中”,下联为“樵吟叶上”,横批为“山边林下”。相传陈继儒隐居东佘山后,著书立说,兼攻金石书画,一生著术颇丰。他搜取民间佚闻趣事,编写了《宝谚堂秘笈》四百余卷,《见闻录》九卷,《太平清话》四卷;还编撰了《国朝名公诗选》,收集了上自高启、王冕、下至李贽的诗,并附有作者小传。此外,还创作编写了《古论大观》、《秦汉文脍》、《古文品外录》和《佘山诗话》等著作。另外,陈继儒在书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,当时,江的云间画派在全国颇具影响。而陈继儒与董其昌都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。他的《雾村图》、《江村云树》《梅花图》和《秋水垂钓图》都是弥足珍贵的绘画艺术作品,现分别受藏于国家故宫博物院、日本国立博物馆、我国台湾博物馆和松江博物馆。
368级步道
进入造型别致的园门,走过兰竹桥,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条气势恢宏的登山步道。计有368级花岗岩石级引领你拾级登山。步道两旁嘉树成荫,花香鸟语。据测定:这儿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是闹市区的300多倍。登山游园使你付出一定的体力,但在锻炼你腰脚的同时,这座天然氧吧会让你大口吸入负离子极高的清新空气,促使你的肺脏器官排浊纳新。你会在欣赏美景、寄情山水的活动中焕发生命的活力,从而使你的生活质量进一步获得提升。
白石山亭
在东佘山南高峰的一处崖壁上,有亭翼然,这是一座为纪念“山中宰相”陈继儒,后人在白石山房(顽仙庐)的遗址上建造起来的一座凉亭,坐落于368级登山步道的中间段。由于地处游人必经之路,因而它既能为大家遮风挡雨,品茗小憩;又因建在悬崖峭壁之上,临崖观景,自有一种气势,既有凌空之感,又能欣赏到云间大地平畴远水的景观,是东佘山一处理想的观景胜地。
森林咖吧与观光茶室
为了迎接东佘山园免费开放后大量游客的到来,提高公园旅游休闲品位,在其北高峰西坡增设了两处休闲景点:森林咖吧和观光茶室。森林咖吧开设在室外,与周围的绿树修篁融为一体,共建有20只凉亭,可供80位游客同时品茗饮咖啡。游客可一面浅斟慢饮,一面欣赏周边的佳景,休闲小憩,于此最宜。若逢冬季,山上寒风凛冽,可进入观光茶室,室内暖意融融,也可品茗赏景。旁边有一座观光塔,高约20米,可登高而望远,九峰十二山美景尽收眼底,令人心旷神怡。
森林木栈道
森林木栈道是东佘山园新辟的一处景点。由南高峰白石山亭作起点,沿着山峰东坡向北延伸至森林咖吧,全长约270余米。所谓栈道,即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支架木桩,再铺上木板而成的窄路。东佘山园的木栈道就是凿孔支架而悬空的一条林间小道。可别小看了这条小道,除了修筑的不易,两旁风篁成韵,嘉树成荫的美景,能怡养你的倦眼,撩拨你的游兴。当你徜徉在这条别具一格的林间小路上,听百鸟啼鸣,纳清新空气,放飞自己的心情,不啻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。走累了,前面有森林咖吧和观光茶室等着你呢。
木鱼石
在东佘山南、北峰之间有一块天然遗石,外形酷肖和尚诵经的木鱼,上有棒槌,因而得名木鱼石。该石下有一古洞,相传古代有一名僧坐化洞中。若遇天阴时倚石倾听,隐隐有木鱼之声,并间以歌声话语,这就是著名的“佘山竹啸”。经有关人士考证,所谓木鱼声,实为洞中的滴水声。因洞内空旷,滴水声经空气传播而发出共鸣,再传到洞外,犹如木鱼声声。加上洞外四周竹树成荫,清风徐来,竹语声声,松涛阵阵,明代学者陈继儒因此获得灵感而创作了传世之作“潇湘图”。
佛香泉
佛香泉位于东佘山乾隆古道左折上升地段,半山腰中有一眼清冽泉水从石罅之中汩汩溢出,略带温性。又因崖壁下有白色观音塑像,故名佛香泉。泉旁石上,刻有纵文篆书“佛香泉”三字,并有草书跋语云:山本无泉,儿葆于石罅中闻兰蕙芬馥,因撇石求之,水竟不竭。予曰:得毋是庞眉叟移来如钟山故事乎?遂以八功德第三名命之。乙卯春冷香识,或曰眉公(陈继儒)笔也。赏景照相品茗,于此最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