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发布时间:2011-07-27 点击量:731
小昆山坐落于松江西北境内,山高
二陆草堂及读书台
二陆草堂实为一座南北对称的两幢粉墙黛瓦建筑、砖雕门楼及天井组合而成的合院。内祀陆机、陆云像,陆机的〈平复帖〉(仿作)和〈文赋〉,还有陆机的名句:仿佛谷水阳,婉娈昆山阴。在“华亭鹤唳”雕塑下,存有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的墨宝:玉出昆冈。二陆陈迹,到了唐代就湮没无存。历代文人墨客虽多次主持修葺,但皆毁于兵火。2002年,由松江区财政拨出专项经费,在原二陆故居的遗址上建造恢复了“二陆草堂”。读书台位于原泗洲塔院(九峰寺)坡下,是一块长24米、宽8米的平地,似人工开凿。台后有一屏石壁,高6米。相传吴亡后,二陆兄弟隐退故乡小昆山,闭门读书10年,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。
九峰禅寺
九峰禅寺坐落于小昆山北山峰,原为泗洲塔院,建于南宋乾道元年(公元1165年)。明清两代,先后在塔院内增建真武殿、西方殿、三圣阁、藏经阁、宝训堂、水月殿、大雄宝殿等多重殿宇,宏伟壮观。据清人叶梦珠在他的〈阅世篇〉中记载:清顺治5年(1648),寺内僧人以为小昆山南高北,而大殿面临正南,风水不佳,决定移向。令人称奇的是:一夜之间,片瓦未动,塔院大殿及佛像全都从正南移向正北。此事惊动了顺治皇帝,当即御书“乐天知命”横幅和“一池荷叶衣无尽,数亩松花食有余”、“天上无双月,人间本一僧”两副对联赐给塔院住持天童本月和尚,泗洲塔院逐知名日隆。如今在泗洲塔院遗址上新建的九峰禅寺规模雄伟,气势恢宏,属江南名刹。
摩崖石刻
上世纪90年代,游客在二陆读书台附近的崖壁上发现一块摩崖石刻,上刻“夕阳在山”,字体古朴苍劲。后经专家考证,这个石刻绝非现代人手迹。对此,有关专家再作深入研究,反复比对晋以来著名书法家的笔迹,终于发现,石刻手迹有点像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手迹,且左下方落款为“子瞻”(子瞻为苏轼的字)。后又经松江籍一些书法家研究惴摩,还请教研究宋史的专家学者,才确认为苏轼手迹。由此证明,苏轼的确到过松江九峰一带;松郡九峰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十分出名。
秦皇驰道
据清嘉庆《松江府志》记载:秦皇驰道在华亭县城西北、小昆山之阳四里处。又据《舆地记》记载:当年,秦始皇到会稽渡海前曾驻足小昆山。公前210年10月,秦始皇第五次南巡,由丞相李斯及太子胡亥陪同。自咸阳一路南下,经云梦、渡长江,深入三泖、小昆山一带。从地理走向看,秦皇车驾应从泖河口渡江,中经汤村庙,再由走马塘南下。秦皇驰道宽五十步,厚筑其外,隐以金椎,树以青松。清人唐询有《秦皇弛道》一诗为证:秦德衰千祀,江滨道不修。相传大堤在,曾是翠华游。玉趾如将见,金椎岂可留。怅然寻旧迹,蔓草蔽荒丘。2000多年过去了,一代始皇也早已灰飞烟灭。小昆山的秦皇驰道也难觅旧踪,只给后人留下一个遥远的梦。
夏氏父子墓
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夏允彝、夏完淳父子殉难后,其忠义之心感天动地,后人将父子俩埋葬在小昆山以北三里的荡湾村,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。整座墓园占地10亩,由牌坊、碑亭和墓基组成,坐落在开阔的田野中。石驳墓基高2米,墓棺呈半圆形。1951年,夏氏父子墓被盗,印章及书籍散落墓外。1955年,江苏省文管会修缮该墓园,并将乾隆51年修建的墓碑重立。1961年,上海市文管会重新为之立碑,并请陈毅市长题词:1961年,夏允彝、夏完淳父子之墓,陈毅敬题。1982年,由上海市文管会拨款重修。在墓园堆土,植松种柏,恢复原貌,并立“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”标志。1999年又增建全石牌坊、碑亭,碑亭上树立镌刻着夏氏父子生平事迹的大理石碑,以示永久纪念。夏氏父子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,而且一门忠烈。现代著名学者柳亚子的一副对联概括了夏氏父子的功绩:慷慨悲歌千秋血,文采风流一世家。